
新湖南客戶端12月10日訊(通訊員 陳俊宏 鄧志宇 唐妮娜)近年來,東安縣積極探索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協同發展之路,多維度挖掘秸稈價值,使其 “搖身一變” 成為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的寶貴資源,在提升耕地質量、優化農業生態環境及助力農業低碳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在東安縣紫溪市鎮的廣袤田野上,拖拉機正牽引著秸稈打捆機往來穿梭,馬達轟鳴間,秋收后的秸稈被迅速粉碎、壓實并打捆,散落在田間,等待被農民們撿起,運往各地開啟它們的 “重生之旅”。
走進橫塘鎮大坪村德旭農業合作社,負責人夏榮艷正熟練地將回收的秸稈與自家種植的巨菌草一同送入打碎機,經過一系列工序,這些原本廢棄的秸稈瞬間轉化為冬季肉牛羊養殖的優質飼料,一捆捆整齊地碼放在廠房內,即將運往各地養殖場。
夏榮艷夫婦原來在外務工,返鄉投身秸稈回收利用事業已四年有余,在他們眼中,每一種秸稈都蘊含著獨特價值。比如,稻草可大量用于飼料生產;玉米稈可加工成草粉、草糠供應牛場或草菇種植戶;花生稈則是牛羊喜愛的飼料,與其他草料混合后深受養殖戶歡迎。今年,兩口子回收了超過兩萬畝稻田的秸稈,憑借精準分類與高效運作,幾百噸秸稈常常在數日內便銷售一空。
在大廟口鎮東鑫赤松茸種植基地,負責人陳文巧妙利用秸稈和稻草等農業廢棄物,為赤松茸菌床鋪上一層厚厚的 “稻草被”。這不僅為蘑菇生長營造了溫暖濕潤的環境,還降低了種植成本,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了廢棄物排放。
近年來,東安縣深度挖掘秸稈資源潛力,全力推動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的 “五化” 綜合利用進程,實現了秸稈綜合利用水平的全方位躍升,成功將田間廢棄秸稈轉化為綠色寶藏。目前,東安縣共建立了5家秸稈綜合利用主體企業,今年已累計收集秸稈28.59萬噸。下一步,計劃在全縣新建秸稈9個收儲網點,1個收儲中心,推動秸稈綜合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
責編:田文
一審:田文
二審:王坤
三審:張明
來源:東安縣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